景区公告:
真风采 >   特色全域游

百里峡艺术小镇

发布时间:2017/5/24 15:43:46  来源:管理员  浏览次数:4327次

       这个村子叫苟各庄村,2016年已经更名为百里峡艺术小镇,这个村是野三坡旅游发展史上最早开始打开山门迎接游客的村子,村子的对面就是野三坡最具盛名的景区——百里峡,村后就是京原铁路,座落其间的百里峡火车站就是曾经游客和老乡进出野三坡的重要枢纽之一,当初的车站名称叫苟各庄站,当年作家铁凝就是在这里看到了大山深处与日新月异的城市之间巨大的差距,看到这条铁路给山村的孩子带来的走出深山渴望知识的梦想,才写出了她的成名作《哦,香雪》。

       1991年,铁凝曾在涞水挂职县委副书记。她对涞水一直满怀感情念念不忘,2006年,她当选作协主席后就回到野三坡来看望这里的乡亲和热土。2015年10月,铁凝再游故地。

       百里峡艺术小镇(苟各庄村)就是铁凝小说《哦,香雪》的原创地,所以将这个广场命名为香雪广场。广场上这些雕塑就是根据《哦,香雪》中的人物故事制作的。

       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位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1983年这篇小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被改拍成电影。

       这火车头又有什么故事呢?

       这种火车头和这绿皮车厢是《哦,香雪》小说中的主要物景。

       在商业大潮没有介入野三坡之前,这里的的山民整日面对着沉默的高山,被九曲回肠的拒马河羁绊着双脚,淹没了思绪。

       1965年11月京原铁路开工,1972年12月交付使用。火车从巍巍太行山脉中蜿蜒穿梭,在苟各庄站停车一分钟,火车为苟各庄人打开了外面这个多采纷呈的世界。

       火车通到大山里后,人们看到这个“大怪物”都非常稀罕。铁凝在小说中写到:“火车头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苟各庄)吸进肚里。”

       现在我们见到的都是子弹头一样银白色的动车、高铁。基本上看不到这样黑乎乎“庞然大物”火车头,这火车头和绿皮车厢是那段历史的再现!

       为什么叫火车呢?因为这是蒸汽机车,是烧煤产生蒸汽、产生动能来推动机车运转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头驾驶室里面有一名司机控制车速和停驶,一名必不可少的司炉(小烧)负责往炉子里面添煤。

       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空前的进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蒸汽机车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走进了博物馆、纪念馆。2005年,在内蒙古大板铁道上,我国最后一列蒸汽机车执行完任务后,退出干线运营。

       火车头后面的这节绿皮车,是和火车头同时代的产物。

       “绿皮车”是来运送旅客的,车身通常为绿色底色和黄色色带涂装。“绿皮车”曾经是中国旅客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自20世纪90年以来,中国铁路每次大提速,都要进行铁路客车更新、升级,都会淘汰一批“绿皮车”。现在,只有一些偏僻线路如京原铁路至今运行的仍是绿皮车,也就是俗称的慢车。

       京原铁路改变了野三坡人的生活,最早的三坡人通过火车认识了外面的世界,最早的游客大多也是通过火车来到野三坡的。一列火车开进了山村也改变了山村。

       我们看到的“香雪书吧”,就是一节绿皮车改装的。把休闲与读书合二为一,打造了一种静谧小资的文学情调。

       在紧邻拒马河畔,有“音乐广场”。每晚七点开始,喷泉随着音乐的高低跳跃起来,就像一道水做的幕布缓缓拉开了。

       在我们的东面还有铁制的胶卷造型,上面刻画的是“哦!香雪”电影剧片。由此我们就联想到,当年我们的野三坡创始人之一——王宝义老局长带领全国劳模团队——“三姐妹电影队”放映电影的场景。

       在我们眼前谁知道这些雕塑中哪位是小说中的主人公香雪?对,那位扎着头巾,挎着篮子的姑娘就是香雪。

       香雪广场为野三坡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广场满是年代感与复古的气息,远远的,那个叫香雪的姑娘挥舞着红纱巾在向我们走来。

       光阴隧道永远不会停歇,但会镌刻下许许多多熠熠生辉的故事。有故事,才会让人记住,让人传诵。香雪广场在向我们诉说着野三坡曾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