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坡于1986年开发旅游业,凭借其“雄、险、奇、幽”的自然景观和古老的历史文化,深受海内外游人的青睐。先后获得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是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地,是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野三坡
野三坡以“野”著称,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异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专家考察,野三坡共有种子植物92科713种,蕨类植物15科65种,药用植物更多达200余种,与植物相伴栖息的野生脊椎动物达18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5种,如:褐马鸡、黑鹳等,堪称“天然植物园”和“野生动物王国”。
了解更多黑鹳
褐马鸡
野三坡地处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雄踞紫荆关深断裂带北端之上,多起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造就了野三坡内容丰富、类型齐全、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它是一部生动的地质教科书,又是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被中国地质大学确定为科研教学基地。
了解更多...
龙门天关摩崖石刻是明清时期驻守关隘的将士留下的真迹,刻字达二十余处,尤以“千峰拱立”、“万仞天关”最为醒目,其中“万仞天关”石刻,字高2.15米,宽1.8米,是明万历已酉年(1585年)秋九月都督御史峰阳贾三近题(贾三近字德修,山东峰县人,龙庆进士,镇湖广,官至兵部右待郎),其余大小不等。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山河壮美,以激发将士的爱国之情,如“两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分白练飞”、“翠壁奇峰、清泉泻涧”等;另一类是描写山关险要雄伟,以振军威,如“峰环万叠、险胜重围”、“疆域咽喉”等。
位于龙门天关明阳山脚下,这里双峰对峙,形势如门,被称作“万仞天关”,是古时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是我国明代内长城上的重要城堡之一。城堡西南以山为嶂,东南、东北、西北有拒马河支流小西河环绕,(此河原名紫石溪,在郦道元《水经注》中有记载,它汇入拒马河,在入口的地方有一处村落,因此得名紫石口村,在去往百里峡景区、百草畔景区的路上会经过这个村子。)。城堡多以条石,青砖垒砌,高约5—8米,宽4米,上筑战台和垛口,周长4华里,建有东西二门,西门原有“镇宣威
武”门额,现已被毁,东门则嵌有“屏翰都寿”四字匾额,至今仍清晰可辨。
蔡树庵长城:位于金华山北侧,有一道蜿蜒于崇山峻岭之脊的长城,犹如一条银白色的长龙由南向北腾飞而去,这就是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保单位之一的大龙门口长城即蔡树庵长城,它是我国古代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属明代内长城。大家都知道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六国后将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增筑成一体,创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的修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了解更多...
“共和国红色基石—晋察冀”平西抗日根据地简介
平西,顾名思义就是北平(今北京)西侧,它东北临平(北平)绥(绥远)铁路,东南至平(北平)汉(武汉)铁路,涵盖宣化以南、涞水以北的三角地带,包括民国时期的涞水、涿县、涿鹿、怀来、阳原、宣化、蔚县、怀安、宛平、昌平、良乡、房山等12个县全部或一部分区域。平西是华北抗战的前沿,是我党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重要战略防地。 野三坡处于平西的心腹地带,在抗战中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是平西抗战的最前沿。1938年2月邓华支队开辟平西进入野三坡;1938年5月,房涞涿政府迁往野三坡紫石口;1939年2月,在野三坡山南村成立冀热察挺进军、冀热察区党委,随即平西专署、平西地委、挺进军随营学校、挺进军兵工厂、挺进军机关报——挺进报、挺进剧社、挺进军七团、九团冀东区(后称五分区)卫生所等党政军领导机构遍布于野三坡山南、庄头、大泽、罗古台、桑园涧、北庄、峨峪、紫石口、蓬头村、都衙村,野三坡成为平西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野三坡的山水留下了萧克、姚依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曾在野三坡进行抗日采风宣传,著名词作家曹火星在野三坡创作了不朽传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著名红色歌剧《白毛女》的原型产生在野三坡。野三坡竭人力物力投入平西抗战的洪流之中,家家都有子弟兵、家家都是堡垒户。 野三坡的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艰苦和残酷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涌现了民族英雄杨怀英、劳动英雄杨明甫、兵工厂烈士王德云、宁死不为日军带路李金荣、用生命保卫军装赵文仓、英雄粮科委员田景荣、英雄侦察员郑守库及赵吉富、地下交通员吕玉花、宁死不屈王佃龙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曾激励了野三坡军民誓死捍卫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昂扬斗志。
野三坡紫石口村 ——房涞涿县政府驻地
1938年2月,晋察冀军区派邓华率领的八路军六支队开辟平西,3月下旬,到达涞水县马水村(现属涿鹿县管辖)。在该村组建了首届中共房涞涿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房涞涿县政府和县游击队。1938年5月,房涞涿县政府迁往野三坡紫石口村,佟旭野任县长,那恕任工委书记。1939年1月至1945年,十一军分区第七团是活跃在房涞涿地区的主力部队之一,团长陈坊仁,政委李水清。先后驻涞水紫石口村、木井村。
野三坡山南村 ——冀热察区党委旧址、挺进军司令部驻地
1939年2月7日,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萧克在山南村成立了由八路军第4纵队和冀东抗日武装组成的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程世才任参谋长,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同时冀热察区党委在山南村成立,区党委书记马辉之,委员萧克、姚依林、吴德等。统一领导冀东、平西、平北的工作。山南村成为平西抗战火种之发源地。
野三坡罗古台村 ——冀热察区党委驻地
1939年1月,冀热察区党委在山南村成立,区党委书记马辉之,委员萧克、姚依林、吴德等。统一领导冀东、平西、平北的工作。同时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于山南村成立,萧克任司令兼政治委员。区党委先后驻野三坡大泽、罗古台、桑园涧、峨峪、福山口等村。
野三坡紫石口村 ——鸡蛋坨战斗遗址
1942年12月7日,千余名日军进犯我驻紫石口的第七团,企图消灭我平西地委机关。七团二连三排副排长李连山率战士18名,奉命在野三坡紫石口村西北的鸡蛋坨进行阻击,激战中大部分牺牲,阵地上只剩下李连山和刘荣奎、宋聚奎、邢贵满、王文兴等五人,弹尽粮绝,五人英勇跳下20余丈的山崖,全部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赞歌。
野三坡刘家河村 ——挺进军兵工厂驻地
刘家河兵工厂组建于1940年,初为枪械修理所,后来成为察哈尔军区供给处总部。供给处共设5个分队:三坡下庄村为1分队,承担被服加工任务;苟各庄村为2分队,承担子弹制作任务;松树口为3分队,承担弹药加工任务;上平峪为4分队,承担炮弹部体加工任务;刘家河为5分队,承担组装炮弹和前线配送任务。何铭岐任供给部主任,后于1942年改称为“十一军分区兵工厂”(驻涞水县刘家河村)。
在野三坡的历史上,有一种动物被载入了史册,他们曾解救过野三坡方圆520公里内的百姓。至今仍然像守护神一般的存在着。在当地原住民中,世代流传着一个不是传说的传说故事——松鼠讨封(因为它是有史料可考的),随着故事流传下来的还有一辈辈传承下来的对子孙后代的告诫:“山上一切生灵,皆与吾辈有恩,后世子孙,如若祸害,无有善终!”
史料记载:据《涿州志》记载,在明朝初期的时候,燕王朱棣兴师扫北,所到之处烧杀抢夺,路经野三坡奴才岭,发现这里的野兽松鼠在捧食松果,燕王龙颜大悦说:“兽且归顺,况人民乎。”就是说这里的野兽都这么归顺于我,何况这里的人民呢?于是下令免除了三坡人民的丁粮,徭役。从此,野三坡境内的百姓便没有了一切赋税,完全自给自足。不仅景色优美,就连生活都是无忧无虑,可谓是“天不管,地不休,快快活活做王侯。有朝困倦打一盹,醒来世事一笔勾。”已然成为真正的世外桃源!
野三坡人民对于松鼠的感情便由此而来,一直流传至今,而松鼠也成为野三坡的吉祥物。进入景区,稍加留意你便会看见小松鼠在此无忧无虑的生活着,不胜欢快。